
常見問題
糧食與氣候轉變的關係比你想像的更密切!進食是多數人與自然環境最重要的互動。不過,與我們每日三餐息息相關的糧食體系同時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最高的產業之一。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2022 年報告顯示,糧食體系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約有 37%。單是農業、林業、土地使用三者,已經令糧食與全球人為溫室氣體排放超過四分之一有關;這些活動包括畜牧、使用化學肥料、伐林、及破壞耕地和林地等。這些行為不僅導致溫室氣體排放,更降低大自然將碳元素歸位封存於土壤中的能力。
大氣層積累過量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氣候轉變,對農業和全球糧食安全均構成重大危機,因為天災和氣候轉變的影響足以大大威脅農作物和牲畜。
現時亞洲人口佔全球 60%,而人口數字估計到 2035 年將突破 50 億大關。在未來 30 年,區內人口增長有望超過 6 億,隨之而來的就是對糧食的需求。要應對新增的糧食需求,糧食體系必須隨之擴張,相關碳排放量亦會相應提升。 如果世界和各國領袖認真看待減排議題,亞洲自然應當成為投資重地。
憑藉自身餐飲旅遊業的背景,我們知道,在業者日常運作中採納最佳實踐,對解決氣候轉變問題的貢獻是在非常有限,而真正要發揮影響的改變,是在供應鏈上。
在 2018 年,Peggy 的餐廳豆苗居 Grassroots Pantry 參與了零碳足食的碳中和計劃,由 Joel 領頭策劃 GP 在永續發展方面的努力。經歷數月整理數據和追蹤供應商,團隊透過生命週期評估科學家的工作,確認了 GP 這所小型單一餐廳的年度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緊接其後,GP 決定引入一項抵銷碳排放的認捐承諾,將每宗交易收益的 3% 撥捐資助在美國加州實行再生農業的農場。這項承諾讓 GP 得以應對部份未能反映於餐廳財務報表上的外部成本。在此之後,GP 在永續採購和負責任餐廳管理等方面的最佳實踐,獲獎無數。
四年後,我們見到以幾何級數方式推動資助亞洲區內土壤保護及保育的時機已經成熟,尤其是以實行全方位的再生農業以達成目標。對亞洲餐飲旅遊業而言,想晉身成為氣候轉變解決方案一份子,零碳足食(亞洲)是切實可行的方法,
我們的模式非常簡單。參與的餐廳或飲食零售商,在每宗客戶交易收益中撥出 1%,捐予零碳足食(亞洲)恢復基金。這 1% 可以來自早上的一杯咖啡,或是正餐的叉燒飯 — 簡單而言, 每宗餐飲交易的 1% 將會用以資助農民將其田地轉離傳統農業模式,改以再生農業方式耕作,從而將大氣層中過量的二氧化碳抽出,改善土壤健康,並在應對全球暖化中出一份力。表面上只是區區數元,但積少成多卻可以有助創造一畝畝健康的土壤,從榨取型傳統農業轉向永續發展的糧食體系。基本而言,「1% 的承諾」是協力解決氣候轉變問題的一個簡單方法。
不!因為稅項是強制繳付,而「1% 的承諾」屬自願性質。餐廳選擇參與,食客同時可以選擇不參與,故此性質上類同為資助農民轉型眾籌。農民轉型後,利用田地將過量二氧化碳抽走,而大眾同時能享用更優質的糧食。這計劃給予我們機會,透過消費表態,以直接行動方式支持改善我們的糧食和氣候。另一邊廂,普羅大眾繳交的稅款,卻正被用於支持使表土層流失、令糧食營養價值降低,並使人更容易受乾旱、水浸和火災影響的榨取型農業。
總部設於美國的零碳足食,自 2015 年起分析餐廳業的碳足跡,結果發現,在餐廳加收 1% 用以支持碳匯農業的附加費,對環境所提供的益處與以其他方式抵銷餐廳營運估計帶來的環境影響相若。
在全球層面而言,1% 亦不無道理。Project Drawdown 組織的科學家及氣候專家,在 2017 年曾針對 80 項氣候轉變解決方案進行分析估算。結果顯示,在世界各地實施各類碳捕存項目至全球需要達致碳中和的 2050 年,每年成本將達 27 萬億美元 — 佔全球經濟 0.98%,即大約 1%。
參與餐廳在 12 個月內撥捐實質收益的 1%。這 1% 可以以下方式計算而成:
在每一個月第 7 日撥捐上月收益的 1%
零碳足食(亞洲)的夥伴業者可以任何符合所在地法則的方式兌現「1% 的承諾」,包括直接於餐單加價、收取顧客附加費,甚至無須改變價格或付款結構。
絕對可以!零碳足食(亞洲)樂意與夥伴及餐飲業者,以任何方式共同為應對氣候轉變而努力。除了「1% 的承諾」之外,業者還可以:
**以限時形式在指定期間與我們合作。**譬如說,在每年四月世界地球月期間認捐特定金額,或認捐限時銷售專項的部份收益。
**銷售指定產品或菜式。**不論是受歡迎菜式或招牌產品,你都可以設定將售價之中部分指定金額或銷售收益的某個百分比,捐助支持應對氣候轉變的行動。
**直接捐款。**資助再生農業,協助解決當今其中一場最重大的危機,可以很簡單。零碳足食(亞洲)不時有同路人慷慨解囊,樂意捐出善款。
可再生能源的崛起,可以視作我們的參考指標。比方說,電力公司可以每月透過電費帳單收取 $5 附加費用以改善電網能源組成。用戶可以選擇不繳交這筆費用,但超過 100 個市、縣、州以至國家,正在利用此框架 (社區選擇整合, Community Choice Aggregation) 將可再生能源在地方發電所佔能源比重從 0% 擴展至 100% 佔比。零碳足食正在為飲食業及農業設立類似框架,將餐廳、食客和農民組織成一個群體,共同透過農業轉型,使更多畝的農田土壤邁向健康。你可以視此為改善食物供應網絡 — 優質的農場,幾乎等同於有生命的太陽能板 — 而我們需要共同努力構建可永續發展的糧食體系。
零碳足食(亞洲)透過「1% 的承諾」所籌得的資金,將用以直接資助在亞洲各地實踐再生農業的農民。在批出資助金前,申請者須符合指定條件,而零碳足食(亞洲)顧問團亦會審核申請項目。發放資助金後,我們會持續監察和測量每項獲資助的項目,並定期向餐飲業者夥伴匯報進度。我們更歡迎各位夥伴以任何方式 — 網站,社交媒體等 — 將再生農業轉型的消息發揚光大!
成為零碳足食(亞洲)餐廳夥伴,亦代表成為全球致力將再生農業大規模擴張的餐廳網絡一份子,攜手協助發展最有潛質的氣候轉變解決方案。 作為零碳足食(亞洲)的一份子,你將會為你的業務選擇作具氣候意識的投資,透過用戶友善的科技追蹤這些投資的進展,更直接在拯救地球的過程中出一分力。全球越趨關注環保議題,零碳足食(亞洲)成員會積極參與各項使土壤達致更健康,增強農作物抗逆力,同時令食物更有營養和可口,具前瞻思維的實踐。
調查顯示,88% 的消費者要求品牌以行動應對氣候轉變,而僱員則偏好與他們個人價值觀同步的工作機構。目見大眾所想所求,商業機構應該投其所好。餐飲業者、人類大眾、地球生態三者,將會同時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