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Acerca de

farmers tending crops

為何從土壤開始?

ZFPZ_white_chinese_logo.png

為何從土壤開始?

土壤是碳匯農業的主角,也是這個故事的開端。在地球,碳元素分別存放於五大範圍:大氣層、 生物圈、海洋、化石和土壤。眾所周知,現有的碳循環遠遠未能達致平衡,但解決方法幸而就在你我足下:將碳轉存於土壤,是最容易及最有成本效益的方法。透過植物光合作用將大氣中過量的碳捕存,並配合再生農業,碳便能長期儲於至土壤之中。 

短片解釋土壤的重要性,由長年研究和思考飲食文化,享負盛名的作家及記者 Michael Pollan 旁述。

將碳從惡變善

現時,工業化糧食體系所支持的農業方式,摧殘土壤,將碳大量釋放至大氣當中,把泥土養份榨取殆盡,並虐待動物及資源。從農業、伐林,以至糧食處理、儲存、生產和棄置,糧食系統產生的溫室氣體,佔全球總排放量多達三分之一。

透過餐廳和飲食界業者眾籌所得資金而設立的零碳足食(亞洲)恢復基金,能給予農民、牧民和其他採納再生農業方式的務農者一臂之力,助他們獲得糧食自主以修補支離破碎的糧食體系。不僅如此,這些生產者在採用更全方位的再生農業原則時,亦能通過土壤碳捕存,在解決氣候危機方面出一分力。

持續以投放化學品、犁墾等傳統榨取型耕種方式破壞田地,土壤排放的碳將無法估量,而當中養份則會持續流失。反之,若然採取堆肥、耕種覆土作物、以永續方式放牧等方法,土壤中的微生物將會增長,由大氣中汲取大量碳元素,從而令田地出產更優質的糧食。

透過天然方式將碳從大氣層抽出,碳匯農業同時有助活化土壤,為其增添養份。此等再生農業的實踐,容讓人類與自然合作,而非對抗。

碳匯農業,把以二氧化碳方式存在大氣中的「壞」碳轉化成存於土壤中的「好」碳。將千以萬計畝的農田改造,如此的碳轉化規模,將有機會達致協助應對氣候危機的。

bottom of page